当年,李世民已经是天策上将,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决定要篡位的呢?
俗话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
其实,李世民之所以决定篡位,贪念不是重点,也不是野心勃勃,最大的原因就是身不由己。
李世民当时所处的环境,其实和当年曹操,面临的差不多。
大家都说曹操是篡汉的奸雄,但大家有所不知,曹操在50多岁时曾说过,自己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被封为侯,死了能够有一个将军墓碑,就很满意了。
但曹操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有位极人臣的一天,早就超过了当年的人生理想。
按理说,已经达到了人生目标,完全可以交出兵权,过上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但他并没有这么做,是贪念使然吗?或许有一点,但最重要的是,已经坐上高位的他,已经身不由己了。
曹操心里很清楚,自己一旦放了权,那就危险了,人身安全根本得不到保障,到时候才是真正的大祸临头了。
李世民当年也是如此,虽然已经贵为天策上将,但想急流勇退,即使他有这样的想法,但根本不可能实现。
一则追随他的手下根本不会答应,二则敌人根本不会放过他,一旦他手上无兵权,分分钟被人斩草除根。
说实话,这样也不行。
纵观历史,功高盖主者有几个有好下场呢?忠心是对自己的良心说的,但如果触动皇权,管你是什么身份,日后照样会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清算。
据历史记载,当年的李世民在关东一带,可谓是声名显赫,换言之,比他大哥还出名。
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李世民有这样的名气可不是好事,即使他不想争这个地位,尽早都被日后登基的大哥清算。
从表面上看,李世民是在与李建成争位,但实则是他与父亲李渊之间的斗争。
如果再深追下去,大家就会明白,这场斗争,实则就是关陇集团,与新兴起来的军功集团之间的斗争。
当年李渊入主长安,为了答谢关陇集团的大力支持,就将很多重要岗位,都给了他们享用。
轮到李世民打天下时,手下有很多寒门豪杰支持,这些人立了大功。结果回报根本比不上位于长安的那些关陇贵族们,对此,立功者当然心有不满。
面对手下功臣的不满,李世民心清如镜,他得对这帮手下有个交代。如果处理不好,以后还有谁为他卖命呢?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是李世民想篡位,而是手下支持他篡位,只要李世民登基,这帮手下才有好日子过。否则,没有希望,没有前途,谁会团结在李世民周围呢?
就这样,李世民与李渊之间开始了斗争。
武德七年,李渊计划恢复九品中正制,实则就是关陇集团的福利。
至于李世民手下的那些山东豪杰,李渊根本不想理会,打心底瞧不起这些人。所以,受到冷遇的很多英雄,纷纷以各种方式加入了天策府,于此壮大了李世民的团队,为夺嫡之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没想到,李渊也不看好李世民,所以夺嫡一战,李世民渐落下风。
正在他陷入郁闷之时,眼线却给他提供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情报,说李建成和李元吉正在策划一件大事,准备将功高震主的李世民囚禁一辈子。
如果此事成了,李世民就如同砧板上的一块肉,甭管你以前有多大的功劳,这下只能任人宰割了。
无奈之下,李世民决定由被动变主动。面对自己的兄弟,也不能再手软了,毕竟已经涉及到自己的生死。先下手为强的他,赶紧秘密召集一众亲信,商量宫廷政变。
最终,有了方案,以诬告为名,让父亲李渊在六月初四这一天,将三个儿子召入宫里进行审问。
殊不知,李世民早就在玄武门安排好自己的人,宫廷政变按计划进行。
六月初四这一天到了,李渊通知了一帮亲信老臣过来,一起审问三个儿子。在李渊看来,只要李建成的地位不变,其他的就看他的心情。
换句话说,李世民是死是活,在这一天会有定论,但绝对不是让位给他。
后来,李建成和李元吉来了,发现情况不妙时,想逃已经来不及了,最终都被杀了。
李渊得知消息后,虽然心有不甘,但当下局面已经不是他作主了,只好同意李世民是自己的继承人,让位给了对方。
就这样,李世民策划的玄武门政变完美落幕。
2025-02-22 01:46:42
2025-02-22 00:51:26
2025-02-22 00:30:39
2025-02-22 00:26:28
2025-02-22 00:02:49
2025-02-21 01:23:44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300学识网 鲁ICP备2022029071号-7
把钱存在银行,并非完全没有风险,有几种风险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