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慨叹生活的痛苦!慨叹是弱者——高尔基
1954年1月曹文轩出生于江苏盐城市盐都区学富镇中兴街道周伙村。
从这个村子到县城约有30多里地。他是家里的长子,下面有4位妹妹。
父亲曹桂生早年自学成才,知识渊博,后来到周伙小学任教,及至担任该校校长。曹桂生在周伙小学校长任上一干就是几十年。
在周伙村,人们对老曹十分敬重,不论大人和孩子,都称他老校长。当地流传着一个曹校长“化缘”的小故事。
60年代,一个春天的夜里,一场龙卷风将周伙小学西一幢教室的草房子刮倒了。为了筹集经费尽快重建草房子,曹校长连续跑大队,跑公社,跑县里。一个星期下来,还是有五百元左右的资金缺口。怎么办?
校长请来了差不多全公社的事业单位和集体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文教干事在会上首先肯定了多年来学校取得的成绩,然后道出了目前重建教室遇到的资金困难。大家纷纷表示支持,这个单位二十,那个企业三十,学校会计逐一登记,并开好了收据。
趁热打铁,第二天一早老曹就领着会计带着收据到单位催款去了。三四天下来,磨破了嘴,跑酸了腿,但是收不到钱绝不轻易撤兵。就这样学校总算有了400多元的进账。资金到位了,草房子建好了。
父亲从小就对这个家里的长子要求十分严格,曹文轩吃过他的巴掌,甚至吃过他的棍棒。有这样一个他挨打的小故事。
曹校长用心教书育人,荣获了很多奖项。那个年代的荣誉,没有奖杯和奖金之说,就是发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获奖原因,再盖上一个大红章。父亲将这些笔记本视若珍宝,锁在一个小箱子里面。
有一天,小曹文轩打起了这个箱子的主意。他先是敲掉了锁,接着又把本子翻出来,想用来抄生词做笔记。为了让本子彻彻底底属于自己,曹文轩把凡是盖了红印章的那一页都撕掉了。于是......
父亲对曹文轩最大的影响还是培养了他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老曹热爱阅读,常读《红楼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古典文学名著,家里也有一些藏书。后来他在学校建了一个小图书室,曹文轩便经常进去读书。 书的数量其实并不多,但对于当时的曹文轩,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比如胡奇的《五彩路》、邱勋的《微山湖上》等,直到现在,其中的故事情节,曹文轩仍记忆犹新。
曹文轩在小学五六年级时,接触到了成人的文学作品,有《青春之歌》等,还有鲁迅的杂文。
老曹还有一个外号叫“小说家”。他一旦出现在,马上人群就向他围拢过来——围拢过来是要听他说事——说故事。他深深地热爱着苏北这片土地,熟悉周伙村里的每一个人,对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喜怒哀乐了如指掌。他有着一肚子说不完的故事,后来这都成了曹文轩创作的宝贵资源。
曹文轩童年的底色就是读书和写作,除了一件事。
那是他十四岁时,脖子上长了一个肿块,父亲带他到城里看病,城里面的医生诊断为不治之症。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父亲背着他到处求医,最后,把他带到了上海,寄居在一个人家。不久,肿块化脓破裂了。上海华亭医院的一个老医生很有把握地告诉父亲,这个肿块只是淋巴结核,一场虚惊。这件事也被曹文轩写进了“草房子”里。
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
曹文轩说,我没有高考故事,因为他是被推荐保送的工农兵学员。
曹文轩一生感谢王德义老师:“她是我的恩人。如果没有她,我就上不了北大:如果没有上大学,我只有两种人生可能:要么始终和土地捆绑在一起,要么在地方上从政。”
曹文轩的人生奇迹,发生在他的20岁。
盐城不大,江苏省里下来的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到那里,只有一个。1974年某天,曹文轩接到一个电话,是北大法律系的老师王德义打来的。她要他进城来见个面,后来知道那是个面试。由于业余创作,曹文轩在当地颇得名气,当时北大招生是具有优先权的,王老师最先把曹文轩的档案拿到手里,这决定了曹文轩未来的命运。
“工农兵学员的招生,并不像想象中那样一团乱的,也是很有章法的,事先要通过数学和物理的考试。由于名额有限,所以更难。”曹文轩说。
村中子弟被北大录取,这在当地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同时也是巨大的荣耀。曹文轩清晰地记得,当时乡亲、朋友以及同学,凑了粮票和钱来。虽然家很穷,甚至连一只随行的箱子都没有,父亲还是请木匠为他新打了木箱子,箱子做成后,是他亲自刷的油,刷了好几遍油。那箱子里装了书本,还有曹文轩的各种物件,当时是雨季,等那箱子到了北京,便裂了一个大缝,足以钻进一只耗子去。
曹文轩被保送到北大图书馆系。学了一个月的图书分类法,便转到中文系去了。他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开创了北大历史上转系的先例。大学毕业时,北大要他留校任教。曹文轩不干,回到盐城老家,结果北大一直按时给他寄发工资,“我整整领了一年半的工资,实在不好意思,还是回来了。现在让我去哪,我都不适应了,只能待在北大”。
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1996年10月17日,那天临近中午,曹文轩的大妹夫从盐城打来一个电话。他虽然在电话中力图想保持镇定,还是能听得出来当时的紧张。他说:爸爸的心脏病爆发了,一直处在剧烈疼痛中,现在正在镇上医院抢救。曹文轩一边收拾行装,准备马上回家,一边不时了解抢救情况。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电话里听到的是一片哭声。大妹夫告诉他:爸爸走了。这不是告别,是诀别。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永远地离开了。
1997年,曹文轩出版长篇小说《草房子》。
2016年8月20日晚上九点,国际安徒生奖颁奖典礼在奥克兰皇后码头进行。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登台领取了国际安徒生奖,并发表获奖感言。这也许是他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
在得知自己获奖的第一时间,他给妹妹打电话,让妹妹到坟前去告诉父亲一声。想来父亲也会以此为荣吧。
2021年6月1日上午,根据曹文轩经典作品《草房子》打造的“文学乐园”——草房子乐园,在曹文轩的家乡江苏盐城市盐都区开园。按照规划,草房子乐园整体占地面积约为350亩,于2018年立项,2020年3月动工,2021年3月底全面竣工,6月份开园试营业,从动工到建成仅历时1年。
当天,曹文轩将自己的“国际安徒生奖”奖牌和《草房子》创作手稿转交给草房子乐园文学馆并永久展陈,同时,他还无偿赠予草房子乐园文学馆80万元的儿童文学书籍。
12月14日,江苏省文旅厅发布通知,确定实景还原“草房子”这一文学IP的“盐城市草房子乐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景区营运三个月接待游客10万人,“草房子乐园”为何能从众多景区中脱颖而出?文学与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曹文轩畅谈了自己作品的故乡情结。他说,“故乡于我而言,是我文学创作的立足之地。如果说我的写作是成功的,那就是从一开始我就意识到故乡的意义,将故乡作为我写作的资源。如果说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的一份独特的风景,那即因为我的故乡是独特的。”
曹文轩表示,“草房子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包含历史、风俗、建筑、审美等的符号。我愿意把我作品中一切的意向、形象无偿地奉献给故乡,因为它本来就取自于故乡的这一片水土。”
曹文轩的故事,是一个梦想照进现实的故事。从家乡出发,怀揣着心中的“草房子”,如今“草房子”在故乡落地,梦想成真。
2025-02-22 01:46:42
2025-02-22 00:51:26
2025-02-22 00:30:39
2025-02-22 00:26:28
2025-02-22 00:02:49
2025-02-21 01:23:44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300学识网 鲁ICP备2022029071号-7
把钱存在银行,并非完全没有风险,有几种风险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