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自己退休时一个月能领多少养老金吗?想知道自己的养老金是怎么算出来的吗?想知道别人为什么比自己的退休工资高的原因吗?想明白这几个问题,请继续往下看。
根据我国目前执行的退休金计算方法和公式可以知道:退休金的数额多少直接取决于相关指标值。主要包括:社平工资、缴费指数、缴费年限三大指标。其中任何一个指标数值的变化或者高低都决定了退休金数额的变化和高低。
我国目前实行的养老金计算包括了两大部分养老金的计算结果,一是统筹账户养老金计算结果,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结果。
参加社保的朋友们都知道,社保资金账户分为:统筹账户、个人账户两大部分。用人单位交的那部分钱就计入社保统筹账户,单位代扣代缴员工工资那部分钱计入社保个人账户。所以,退休时计算养老金要算这两个账户上的钱,最后加在一起就是最终养老金结果。
由此可见,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计算统筹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另一部分是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
下面分别给大家介绍这两个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
社保统筹账户养老金=
社保个人账户养老金=
社平工资只是人们常说的短语,实际全称是“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均工资”,以前的社平工资只包括公有制企业在岗职工工资,并未包括非公有制企业的在岗职工工资。所以,那时候的社平工资不是全面性的。而现在的社平工资是全口径的,不但包括了公有制企业在岗职工工资,也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岗职工工资。因此,现在执行的社平工资是全口径的。大家在计算养老金时候不要用错数据,因为网络上搜索到的可能大部分是非全口径社平工资,这样算出来的养老金会偏高。
正是因为如此,国家才把这样能代表全面的工资基数作为计算退休人员养老金计算的基数。由此可见,社平工资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老金的高低。它是决定养老金的主要因素指标。以因为不同地方,不同省市的社平工资不尽相同,所以导致各地办理退休的人员养老金审定数额不一样。
按这样的逻辑推测出一个相对正确的结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当地社平工资越高的地方退休养老金就越高。反之,当地社平工资越低的地方退休养老金就越低。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我国社平工资水平排在前列省市主要有:上海、北京、广东、深圳等经济发达的省份。内地经济欠发达的省份社平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缴费指数,也可以说是缴费档次指数化。通常人们直接就用缴费档次来进行比较。缴费档次一般来说主要是依据缴纳社保时根据不同情况确定的社平工资不同比例,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比如说,60%、80%、100%、150%、200%、300%。有的地方有55%这个比例。
各种比例适用不同的人员。比如说,一般企业多采用60%至100%的比例作为缴费主要档次。其中,非公有制企业主要采用60%或最低档次,效益好的采用80%或100%。国营企业一般采用100%,一些经济效益特别好的业务具有唯一性或垄断性质的单位采用200%或300%的档次。
当缴纳社保采用了不只一个缴费档次时,在办理退休核定养老金时,要计算综合缴费指数。综合缴费指数是采用加权平均法,而不是采用算数平均法。举例来说:
某人在办理退休时,缴费情况是这样的:60%档次5年,80%档次3年,100%档次5年,55%档次5年,150%档次1.5年。那么计算情况不应该是:(60%+80%+100%+55%+150%)/5=89%,正确的算法应当是:(60%*5+80%*3+100%*5+55%*5+150%*1.5)/(5+3+5+5+1.5)=78.97%,因此,知道缴费指数是怎么回事,不得正确计算,否则,算出来的结果不偏高就偏低,总之,不正确。
缴费年限是指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之和。这里所说的缴费年限既包括实际缴费年限,也包括视同缴费年限。所谓实际缴费年限是指实际上从个人工资中有扣除社保费的年限,而视同缴费年限是指虽未实际缴纳社保费用,但按国家的规定当作已经缴纳社保费用。这种情况所累计的年限就是视同缴费年限,比如说,当兵的军龄,下乡知青参加劳动的年限,还有一些国家相关政策确定为视同缴费时间的情况。
如果一个人缴费情况既有实际缴费也有视同缴费,那么计算养老金的缴费年限就是二者之和。比如说,某员工在企业工作之前参加义务兵3年,退役后在企业上班18年,有买社保。则办理退休时,该员工的缴费年限应当是:3+18=21年。而不是18年。那3年当兵虽然没有亲自缴纳养老保险费,但是国家确定这种情况视为已经缴纳社保费用,因此,这3年是要人秋缴费年限计算养老金的。
以上三大主要指标是计算养老金的基础,也是关键所在。当然这是一般情况下的公式,特殊情况下,养老金除了这公式计算出来的数值,还包括职称补贴,独生子女费,政策特殊津贴等。这些补贴津贴之类的是另外加上去的,不包括在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中。
这就是普能员工和工程师或其它有高级职称或享受特殊津贴的员工,尽管工作年限相同,但工资不同的主要原因。
总之,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就给大家讲明白了,养老金的数值主要取决于省平工资水平、缴费综合指数、缴费年限等。
2025-02-25 01:22:59
2025-02-25 00:54:44
2025-02-25 00:37:59
2025-02-25 00:05:29
2025-02-25 00:04:06
2025-02-24 11:26:0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300学识网 鲁ICP备2022029071号-7
把钱存在银行,并非完全没有风险,有几种风险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