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三国演义》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叫做"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关羽和刘备离散之后,被曹操留在曹军的营地,并邀请关羽对魏国效力,许诺给关羽加官进爵,娇妻美妾,金银财宝享之不尽。
然而关羽并没有被打动,一得知刘备的动态,就立刻行动,不畏艰难险阻回到蜀国。而如今,在辽阔的太平洋上,也有一个海岛国想要迫切地回到中国的怀抱,它就是琉球群岛。
琉球群岛位于中国东海的东部,包含了400多个岛礁,总人口达120万。而从岛上的第一个国家开始建立,就和中国有着解不开的羁绊。
虽然是一个独立的海岛国,但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着详细的记载。当年隋炀帝派人出海寻访海外,三赴琉球。
明朝朱元璋建国后,派使者前往琉球,并正式下达诏书正式赐名为"琉球",从此之后琉球就成了中国的附属国之一。
朱元璋甚至让福建、广州地带的人移民去琉球。到了清朝建立的时候,琉球和中国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附庸关系,历任琉球的新国王继位的时候都要向清朝的皇帝请封,从未间断。
而在语言和文化方面,明清时期琉球国和南京、北京的国子监交往频繁,经常有留学生在华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字。
福州地区的移民也把中国传统文化带到了琉球群岛,因此在琉球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很浓厚的中国色彩,尤其是闽语的影响。而且琉球国把汉字作为官方文字,在各方面琉球人们对中国的民族认可度很高。
作为海上运输的必经之路,琉球是太平洋近海地区的贸易枢纽,海上贸易十分发达,有"万国津梁"的名号。
因此日本早早地盯上了琉球,明朝年间琉球就遭到了日本的侵略,俘虏了当时的琉球国王,并逼迫他写下誓文,不仅侵占了琉球国的土地,还要求每年上贡,以此证明琉球是日本的藩属国。
从此日本展开了逐步吞并琉球国的计划,明治维新时期借着政府颁布的法令,把琉球王国纳入日本鹿儿岛县的管辖范围,随后又把其改为政府直辖地。
在日本占领琉球期间,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消除中国对琉球的影响,曾经开展过对琉球当地人展开大规模的屠杀镇压。
这种手段和日本侵略战争期间造成的数起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极为相似,不同的是,因为琉球人口较少,而且是以贸易为主的小国,难以抵抗军国主义盛行的日本。
而中国人口众多,土地广阔,日本仅凭一国之力难以彻底统治。这样一来,即使琉球人表面上顺从了日本,其实打从心里还是希望脱离日本的统治,回归中国的。
在甲午战争之后,清朝政府为了自保,割让了台湾岛,对于琉球和澎湖列岛也慢慢被日本占据的情况,清政府自顾不暇且不敢置词。
不过琉球的归属问题一直是灰色地带,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或者地理优势能证明日本此举的正当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Y"翼分子眼看无法挽回战败的颓势,就用琉球人民的审美为筹码,试图延缓美军的步伐。
日本政员洗脑了许多女子高中生,号召她们"为了保护国家荣誉优雅地死去",强迫数十万琉球人民自杀,无辜的民众被日军当成了炮灰,死亡惨重,近四分之一人口消失了。
而在战后不得不将琉球群岛归还中国时,因为害怕琉球人联合中国人进行战后清算,日军更是下达了丧心病狂的"碎玉令"。
要当地驻军对琉球人赶尽杀绝,还要求琉球人民自相残杀,可谓是丧心病狂,根据不完全统计,"碎玉令"中死亡的琉球民众仅次于大屠杀。
二战结束后不久,中美作为昔日并肩作战的盟友之间又渐渐有了嫌隙。出于各种政治因素的考虑,琉球群岛一度由中国和联合国共同管理。
这实际上就把琉球群岛交给了美国管理,驻日美军基地基本上都在琉球群岛。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为了压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将琉球群岛的部分行政权非法转交给日本,由日本进行管理,琉球人民曾经一度对这种罔顾民众意愿的行为进行过抗议,但是收效甚微。
虽然琉球在日本和美国的统治下度过了一百多年,但是琉球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无论是生活还是艺术,我们都不难发现中国文化的影子。
琉球的武术、音乐都带着明显的中国特色,琉球人特有的乐器三线也就是中国乐器三弦的变形。
而在很多传统习俗方面,琉球人还遵循着最传统的中国观念,如风水中的石敢当和迎客狮。美国统治时期也不例外。
翻看当年的资料,随处可见的是许多商店的招牌还是中文的,还有不少穿传统汉服的琉球女子,十分古典美丽。即使在美国和日本的统治之下,官方语言早被规定了是日语和英语,但是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倾向于使用汉语。
当然,为了更好地控制琉球,美国还是做了不少"面子工程"的,一边用强权让琉球人民不敢发声,一边号召美日一家亲,到处宣扬和琉球人民的美好关系。
不过对于琉球人来说,美国的举动和日本没有什么不一样,只不过是包了一层糖衣罢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中国希望琉球和台湾回归的决心也日益坚定。
而许多琉球人也表示对日本的感情很疏远,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从历史上来看,琉球的文化来自中国,甚至现在不少琉球人还是福建移民的后代。
尽管琉球民众被日美统治了百余年,但是大部分人还是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有识之士不断组织各类活动,为的就是重归中国。
这很好地激励了我们,在困难中我们不要放弃,要一直坚持与命运抗争,或许你改变不了许多人的命运,但是许多人在一起,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流淌着的炎黄子孙的铮铮热血会一直激励人前行。
2025-02-24 10:50:13
2025-02-24 10:42:38
2025-02-24 10:18:28
2025-02-22 01:46:42
2025-02-22 00:51:26
2025-02-22 00:30:3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300学识网 鲁ICP备2022029071号-7
把钱存在银行,并非完全没有风险,有几种风险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