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噤若寒蝉”的典故出自《后汉书•杜密传》。“寒蝉”也是一种蝉,黑色体小,有黄绿斑点,翅膀透明。雄的有发音器,夏末初秋在树上鸣叫。但天气稍一转冷,便不再叫,或叫声低微。“噤若寒蝉”的字面义指深秋的寒蝉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顾虑而不敢说话。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噤若寒蝉”。
《现汉规》“噤若寒蝉”条提示:“‘噤’不要误写作‘禁’。”
“噤若寒蝉”的“噤”读jìn,表示闭口不作声。
2025-02-25 01:22:59
2025-02-25 00:54:44
2025-02-25 00:37:59
2025-02-25 00:05:29
2025-02-25 00:04:06
2025-02-24 11:26:0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300学识网 鲁ICP备2022029071号-7
把钱存在银行,并非完全没有风险,有几种风险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