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子菜
眼子菜科眼子菜属植物眼子菜,以全草入药。春秋采集,晒干。
.生于水田、水塘、静水池沼中。
分布于东北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四川。
别名牙齿草、牙拾草、水案板、金梳子草、水板凳、扎木板、弹木叶、 案板芽、水黄连、檀木叶、滑油丹。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白色,径1.5-2毫米,多分枝,顶端具纺锤状休眠芽体,节处生须根。茎圆柱形,径1.5-2毫米,通常不分枝。浮水叶革质,披针形、宽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10厘米,叶脉多条,顶端连接;叶柄长5-20厘米。沉水叶披针形或窄披针形,草质,常早落,具柄;托叶膜质,长2-7厘米,鞘状抱茎。穗状花序顶生,花多轮,开花时伸出水面,花后沉没水中;花序梗稍膨大,粗于茎,花时直立,花后自基部弯曲,长3-10厘米。花小,花被片4,绿色;雌蕊2一(稀1或3)。果宽倒卵圆形,长约3.5毫米,背部3脊,中脊锐,上部隆起,侧脊稍钝。基部及上部各具2凸起,喙略下陷而斜,斜生于果腹面顶端。花果期5-10月。
《全国中草药汇编》
微苦,凉。
清热解毒,利尿,消积。用于急性结膜炎,黄疸,水肿,白带,小儿疳积,蛔虫病;外用治痈疖肿毒。
《中药大辞典》
性凉,味微苦,无毒。
清热,利水,止血,消肿,驱蛔。治痢疾,黄疸,淋病,带下。血崩,痔血,蛔虫病,疮疡红肿。
《中华本草》
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止血;驱蛔。主湿热痢疾;黄疸;热淋;带下;鼻衄;痔疮出血;蛔虫病;疮痈肿毒
胆;肝;膀胱经
内服:煎汤,9-15g,鲜者30-60g。外用:适量,捣敷。
①治赤白痢疾日久者:
眼子菜、山查各等分,砂糖二钱同煎服。
②治黄疸病:
眼子菜一两(生),煎水内服。
③治热淋:
眼子菜二两(生),煎水去渣,煎甜酒服。
④治肠风下血(内痔出血):
眼子菜一两,红椿根皮五钱,槐角五钱。装入猪直肠中炖吃。
⑤治常流鼻血:
跟子菜一两,绿壳鸭蛋二个,以眼子菜加水煮汁,汁煮蛋花,一次服用。
⑥治火眼:
新鲜眼子菜叶数张,贴于眼皮上,干后即换。
⑦治疮疖:
眼子菜鲜叶适量,搀烂外敷。
2025-02-25 01:22:59
2025-02-25 00:54:44
2025-02-25 00:37:59
2025-02-25 00:05:29
2025-02-25 00:04:06
2025-02-24 11:26:0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300学识网 鲁ICP备2022029071号-7
把钱存在银行,并非完全没有风险,有几种风险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