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匆匆 ”
...
似乎秋天总能给人一种伤感,如同刘禹锡在诗中所言:自古逢秋悲寂寥。
一晃明天就是白露了。
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意味着秋天真正来了,暑热退去,寒生露凝,候鸟开始南归。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同时白露有“三候”,即: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同馐,储藏食物)。
农民从这一天开始,也要忙碌起来了,正所谓“抢秋抢秋,不抢就丢”。
所以不管秋天曾让多少文人墨客感到伤怀,它终究是收获的季节。
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是“安史之乱”后,他被困秦州时所写,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适逢中秋,愿我们都能万家团圆,去享受因为易逝而更显美好的时光。
“ 白露之诗 ”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出自《诗经 · 秦风 · 蒹葭》
对白露而言,这是一首很美的诗,因为它为“露水”赋予了某种人格,用清丽的笔触讲述了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从手法上又分为赋、比、兴,作者已经无从得知,皆为民间口口相传,所以是佚名。
后人也多用“风雅”代指诗词曲赋。
蒹葭:特定生长周期的荻与芦。蒹:没长穗的荻。葭:初生的芦苇;
溯洄:逆着河流的道路往上游走;
溯游:同遡游,顺流而下。
诗词大意可解为:
河边的芦苇茂密繁盛,深秋的露水已经凝结成霜,心心念念的人你在何方?是不是在河水的那一方?逆着河流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水流去找她,她又置身于水中央;
河边的芦苇依旧在疯长,清晨的露水还未曾干,心爱的人你在何处?是不是就在河的对岸?逆着水流去找她,路途险阻难攀登。顺着河流去找她,她仿佛又在河中的滩涂上;
河边的芦苇越长越稠密,清晨的露水未全收,思念的人你在何方,是不是在水的尽头?逆着水流去寻找她,道路艰险曲难求。顺流而下去找她,她仿佛又出现在了河中的小岛上。
也有人说,这首诗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国家,及不肯招贤纳士的。但更普遍的说法这是一首情诗,从诗歌的意境上亦有可见,强加给政治因素确实牵强附会。
无论如何,这首《蒹葭》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一直在作为经典流传,且经久不衰,足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全诗三层,重章叠唱,表达了对心爱之人求而不得的心情,甚至有“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之意境。
诗歌以秋天白露为萧索的背景,增加了悲伤和思念的程度,同时又能不畏险阻去追求,更体现出了追爱的决心。遗憾的是,故事并不圆满,所以很容易就引起了人的共鸣。
元代诗人张鸣善在词中写: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大抵也就是在表达这样一种心绪了。
爱情很美,但也是伤神的东西,这首诗歌用蒹葭、白露、伊人、秋水来营造出一种缥缈的氛围,情景交融,层层递进,展现了艺术之美。
诗中苦思之人先是逆流,后又顺流,构架的是一种化境,和无边无际的思念相映衬,把相思之情拉得很长、很长,不知不觉就让人陷入其中,这是很了不起的运笔能力。
在这样的秋日,读这样一首秋思,心中百转千回。
2025-04-27 04:14:37
2025-04-27 03:24:48
2025-04-27 01:51:40
2025-04-27 01:34:04
2025-04-27 00:23:10
2025-04-26 04:50:3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300学识网 鲁ICP备2022029071号-7
把钱存在银行,并非完全没有风险,有几种风险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