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学识网

首页 生活常识

爱恨交加!和田玉与“锦灰堆”

100人浏览   2024-08-13 15:01:35




什么是“锦灰堆”?


锦灰堆也叫八破图,是一种以描绘文人书房案台杂物为主,以三维画面进行艺术表达的写实画法。

由于构图中经常会出现散乱的字帖、笔砚、扇面、信札,所以也有“打翻纸篓”之称。



“锦灰堆”的出现有怎样的历史渊源?


元末画家钱选于醉酒后一时兴起,将残羹冷炙尽皆入画绘制而‬成的横卷,应该是锦灰堆题材‬最早的作品。

而真正将这种艺术形式发扬光大的,则要算是半生为人代笔,历尽世间‬沧桑的郑达甫先生了。



郑达甫先生是清末民国时期,镇海浦镇十七房郑氏人。他自幼家贫却钟情绘画,尤其擅长各类名家‬作品的‬临摹。

上海商人杨渭泉看中了郑先生的画技,将他留在家中专门‬创作‬锦灰堆画作‬。然后署以自己‬的“古闽杨渭泉”款,从此欺世盗名竟达二十年之久!



后来因为战乱,画作逐渐没了客源,杨渭泉便将郑达甫先生赶出家门。

郑先生从此只能以打柴、卖饼维持生计,直到解放后其中的隐情才被世人所知。

锦灰堆至此名归原主,郑达甫先生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锦灰堆”是怎样与和田玉结缘的?


和田玉雕刻能有今日之盛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最大的动因。

对于锦灰堆这种将空间构图,与多种意象充分融合的艺术方式,自然也‬是趋之若鹜,并且‬因此诞生‬了许多珍品佳作。



为什么说和田玉玩家对“锦灰堆”爱恨交加?


如果给一位藏家介绍某件玉雕是以锦灰堆为主题,那他的脸上难免会闪过失望之色。

所谓“锦灰堆中无好料”,就是说只有玉质不好或是存在瑕疵的料子,才会不得已‬选择‬这个题材。



这种说法源自玉雕中“剜脏去绺”的独特手法。

原石如果存在瑕疵,就要通过雕刻来尽量剔除,满工满雕的锦灰堆自然成了最佳选择。

这种说法存在着很大偏见,盲目限定了创作对象,却忽略了其中的技术难度‬。



锦灰堆看似随意杂乱,实则乱中有序,杂而有据。画面构图、疏密聚散、远近堆叠,都要符合透视学与构图美感。

创作者必须精通书画技法,对各类书体与名家画作都能临摹重现,务必要做到形神兼具。



所以和田玉的锦灰堆创作,绝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处理“垃圾料”的方法。

这是一种非常考验艺术家综合实力的题材,是玉雕师在和田玉创作‬上‬的一场“大考”。



最后多说一句,也许有人会觉得锦灰堆这种技法,有些像西方的“波普艺术”或“拼贴画”。

我‬只能说艺术就是这样,即使背道而驰也往往殊途同归。在不同的空间与时间里,以相互接近却又相对独立的方式各自发展。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300学识网 鲁ICP备202202907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