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2月1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七。按照民间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宰杀家禽,还要赶集、采购。
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置办年货,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说的是到了腊月二十六这一天,就要筹备过年的肉食了。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腊月二十六的传统民俗是“炖猪肉”。
按照中国传统民俗,从腊月二十六开始,腊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这三天要集中洗澡、洗衣,传说在这三天洗浴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气,洗去一年的疾病,其实就是为了祈求来年能健健康康,无病无疾。民间还流传着“腊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说法。
腊月二十七这天宰杀的鸡必须是公鸡。为什么是公鸡呢?在以男子为主导的父系社会,人们的潜意识里已经认同了男子为大的观点,认为雄的就好就是第一,而过年这么隆重的节日,自然也就要宰一只公鸡了,而且公鸡本身就很漂亮,雄赳赳的样子看上去也显着气派。
腊月二十七这天,宰好炖熟的公鸡要在除夕的晚饭上登场。过去人们比较讲究,这只大公鸡要一整只盘起来,摆放在一个盘子里摆放在桌子中间。是不能把鸡拆解成一碗鸡块。在天津等地,人们还给这只鸡取了一个好名头,叫做“大吉大利”。
比较有意思的是,除夕当天并不能把这只鸡吃得一干二净,摆上桌后大家只是象征性吃上几口,然后就等着晚饭结束,把这个菜与其他剩下的饭菜一道撤下来,但公鸡还单独保留着。以后每到吃饭时,这只公鸡都要再被端上来,人们吃的时候同样要遵循只吃一点点的规矩,一直到鸡肉有些发酸了,大家才赶紧将鸡肉吃干净。这只全身整齐的公鸡,因为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摆一摆,表达了人们企求吉祥的心愿。
2025-02-26 01:41:27
2025-02-26 01:01:15
2025-02-26 01:00:52
2025-02-26 00:53:40
2025-02-26 00:40:57
2025-02-25 01:22:5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300学识网 鲁ICP备2022029071号-7
把钱存在银行,并非完全没有风险,有几种风险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