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学识网

首页 人物百科

二胡大师阿炳作者的双面人生:一身绝学一生恶习,留下名曲《二泉映月》

105人浏览   2024-02-18 17:44:12

人穷志不穷,宁可做时代的弃子,

也不愿和世俗同流合污。

孤寡了半辈子,死于乱世年代,

凭着一首《二泉映月》

成为民间音乐神坛的一代传奇神话。

瞎子阿炳的一生从穷困潦倒到死后被人铭记于心,他靠的是什么?

1893年,江苏无锡的一名男婴呱呱坠地,

他就是瞎子阿炳,

瞎子原来不是瞎子,阿炳开始也不叫阿炳。

民间流传如果阿炳没有陨落,

他就是现实版的第二个“贝多芬”。

他的出生是不光彩的,

那时候他的父亲华清和是当地雷尊殿道门有名的道士,

一生本着“清心寡欲,一世清欢”的理念在道观闻名一方。

在那个封建时代,道士不允许娶妻生子,

更不允许和年轻女子有亲密接触。

可他的父亲偏偏犯了道家大忌,

和一名姓秦的寡妇私下同居,

两人一夜春雨后,

寡妇怀孕后被华清和放在一个隐秘的地方养胎。

另外华清和还会每月定期

让道观里的道士给她拿日常所需的食物和用品,

可终究是纸保不住火,

寡妇就在诞下孩子的当天,

被族人活活诛杀夺去了生命。

得知妻子被其族人逼死,

心如死灰般将孩子抱在怀里,

随后将孩子带回道观,取名叫华彦钧。

可道观每天来往的人很多,

华清和是道馆里的主持,

来来往往的闲话不断,对道观影响很大。

于是将华彦钧送到乡下的亲戚家抚养。

那时候他还未满一岁,

对道观一点记忆都没有,

到了乡下养父养母为了不被乡里人议论,

给华彦钧化名叫做阿炳。

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

直到阿炳8岁的时候,

华清和借着收弟子的名义将其接到道观抚养,

但此时的阿炳并不知道真实原因,

跟着华清和到了雷尊殿,两人以师徒名义在观里相处。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华清和对阿炳的照顾超出对其他弟子的照顾。

他对阿炳很宠爱,在阿炳十岁的时候,

经常跑出道观到大街上玩耍,

道馆里的弟子看见后告诉华清和,

华清和并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将阿炳叫回来,

夜里阿炳偷偷翻墙回来,华清和在院墙那边等候多时,

看到安全回家的阿炳后

将他带进自己的房间亲自给他擦脸换衣,

看着阿炳入睡后悄悄离开。

这一切阿炳都看在眼里,

他也不知道师父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好。

第二年华清和就将他送到私塾学院跟着教书先生识字写文,

为的是能够让他在道观识字诵经,一去就学了三年,

学成归来的阿炳跟着华清和在道观学习打理相关事宜,

为的是以后继承华清和的位子。

这时候阿炳并没有想太多,

华清和让他做什么他就跟着做什么,

一直都很尊重自己的“师父”。

在那个年代,音乐的传播都是靠着道士传播出去的,

华清和原来就是乐理大师的弟子,

后来入关后就放弃了,

精通乐理的他偶尔听到曲谱会和弟子言论一番,

当时的他被称为“铁手琵琶”

随着自己年岁的增长,

华清和意识到自己不能陪阿炳走得很远,

想着自己去世后阿炳能够自谋生路养活自己,

于是就教阿炳学习乐理知识,虽然华清和很偏爱阿炳,

但在学习乐器的时候,阿炳一刻也不敢懈怠,

华清和对他极其严厉,

吹笛子的时候手腕上要挂几个铁环锻炼手腕的支撑力量,

击鼓的时候必须通过拍打石头学习轻重节奏,

弹琴的时候要在琴弦上留下一道道血痕才算刚刚入门。

在这样严苛的教育下,

阿炳坚持了几个春夏秋冬,有时候会埋怨华清和,

可一沉浸在乐曲音调里,那些不满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熬了几年,阿炳终于精通了一些乐理知识,

那时候他能够独当一面,

就算离开道观也能靠着一首乐曲赚得吃饭的钱,

华清和对此满意地点了点头,终究是岁月留不住人。

1981年华清和因为得了肺痨,

那时候医疗设备有限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最终病发当天当场身亡。

在他闭眼前将阿炳叫到床前,

告诉阿炳其实自己就是他的亲生父亲,

那一刻阿炳呆住了,

他不理解为什么和他相处几十年的师父竟然就是自己的父亲,

华清和在说完这个秘密永远地离开了他。

阿炳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开始荒废人生,

白天到烟花柳巷消耗自己,

晚间就和狐朋狗友在街上戏耍路人,

长此以往的他认识了几个洋人朋友,

自此走上了的不归路。

华清和临走之前就将道观交给阿炳和他的表弟打理,

染上烟瘾的阿炳无心打理寺庙,

表弟趁此熟悉了寺庙的一切,

对寺庙的事宜了解得非常清楚,

此时的阿炳依旧泡在浮华人间,

观里的收支一直都很好,

在华清和的打理下都香火油钱足够养活全道观几年,

如今华清和虽然去世,但来往的人一如既往的有很多。

他的表弟趁着阿炳不在偷拿观里的香油钱,

每一天都偷拿一些道观最终只剩一个空壳。

表弟看着道观的人走得差不多了

低价将整道观卖给了富商,拿了钱不知所踪。

此时的阿炳反应过来也无济于事,

开启了他的流浪之路。

因为长期抽大烟每日喝酒度日,

得了眼疾变成一个枯瘦的瞎子,

戴上了黑圆黑圆的眼镜,

干如枯柴般的体型让大街上的孩子看了都害怕。

阿炳为了谋一条生路,就在街上卖艺,

在河边拉曲子获得微薄收入养活自己。

长期以往卖艺获得的铜板还不够自己的一顿烟钱,

继而他将目光转向了各大茶楼、酒楼、烟楼,

每天起来就像悠闲人一样在这些地方听大家唠嗑,

久而久之他发现如果将大家说的话编成一首曲子弹唱,

是不是会引起大家的共鸣?

有了这个想法后阿炳就开始编曲,

后来就在各大酒楼和茶馆门前卖唱,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靠着这种演唱方式一时间闻名民间,

只要听到他的乐曲声都会停下来

等他演唱玩再意犹未尽的离去。

他靠着大家打赏的钱寄居崇安寺,

每闻其声都会到崇安寺听他弹上几首曲子一天才算满足,

一直带着一副圆框镜,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演奏的多了,他的二胡、小提琴弹得越来越出神入化

观众在他演唱玩鼓掌表示对他的赞赏,

他却保持沉默一句话也不说,

最后在散场的时候

拉几十秒的二胡尾奏表示感谢大家的捧场。

时间长了,那一乡镇的人都知道阿炳的曲子出了名的好听,

大户人家的小姐也会坐着豪车来听一曲后再离去。

久而久之,他的曲子闻名民间,听过的人没有人说不好。

可就在他混的风声水起的时候,一个女子闯进了他的生活。

阿炳走上了父亲的老路,爱上了一个离过婚的寡妇,

当时他偶然间在茶楼演奏曲子,

一个女子也就是董催弟在茶楼待了一天听他演唱,

一开始阿炳不以为然,女子一听就是一个月,

每一次都早早等在那里,这下引起了阿炳的注意。

两人简单的交流了几句,

后来女子听说阿炳独自一人居住眼睛不好,

就隔三差五到阿炳的居所给他做饭吃,

一来二往的,阿炳渐渐对这个女子有了依赖之情,

彼时向女子吐露自己的心声,

两人简单的办了结婚手续,一直生活在一起。

阿炳靠着自己已有的名气在外弹唱挣钱,

妻子董催弟就在家打理家务照顾孩子,

获得的钱也足够两人生活开销。


有时碰到同行,街上的人也会议论纷纷,

说:“这人穿的真破,曲子拉的挺不错的。”

还有的看着这个衣衫褴褛的老头不禁一脸嫌弃,

破口吐槽:“这是哪里来的叫花子,赶紧找份正经工作谋生。”

可每一个嫌弃他的人在听完曲子后都会转变对阿炳的看法,

有人不不禁提出:可以当我的专属乐曲师吗?每天给你两倍工资。

听了这些,阿炳不为所动。


他的初心就是想自己做的音乐能够有人喜欢听,不求能赚多少钱。

对他来说,曲子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

更像是他的孩子,他只希望欣赏的人能够有共鸣,

听的高兴就赏他几个铜板,

并不想让它成为赚钱的工具。

就这样,阿炳活了半辈子,

40来岁的年级弹了无数曲子,

给新闻台编唱《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击敌寇》,

用红木胡琴演奏《义勇军进行曲》,

用二胡独奏自创乐曲《听松》,

在崇安寺茶馆弹奏自编曲子《寒春风曲》......


后来,日寇侵华,占领了无锡地区,

阿炳选择在日寇无暇顾及的通运路和北塘演唱自己演奏的曲子,

从家里到城外,来回需要几个时辰,

每次回来城门已经关闭,

日军扣留晚归的阿炳要求他无偿演奏3曲才放他回去,

无奈之下阿炳答应了这个无理要求。

可偏偏天公不作美,

阿炳是一个爱国人士,听到日军怒骂国人,

他看不下去也会跟日军反抗,

年老的他有心无力每次都破坏了日军的兴趣,

免不了的就是一顿毒打。


可就算是这样,他依旧坚贞不屈保持自己的原则,

不再给日本人演唱曲子,

每次都早早出门回家的时候翻后河的墙回来,

日子过的十分艰辛,在董催弟的悉心照料下,

两人小日子过的苦中有乐。

这时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成就了阿炳。


1949年,阿炳在酒楼演唱自己编写的曲子,

外访的黎松寿的先生在南京古林寺学院学习,

他在偶然间弹奏了一首曲子,

顿时人们被他的曲子吸引,

连民间音乐大师储师竹也被深深吸引,

顺着人流找到了他问道:“请问这是什么曲子,实在太好听了。”


黎松寿则不以为然,这样的曲子他们已经听了很多,

他们从小听阿炳弹奏已经习以为常,

摇了摇头笑着说:“这首曲子没有名字,是一个瞎子弹唱的,他就在无锡,有兴趣可以去听听。”

说完黎松寿就离开了,在一旁还坐着杨荫浏教授,

他是著名的音乐大师,听到阿炳的名字感觉特别熟悉,

通过一番打听了解到

人们口中说的瞎子就是教自己弹琵琶的阿炳,

彼时他派人打听到阿炳身体一天比一天差,

为了学习更多民间乐曲,杨荫浏和黎松寿相约一起去找阿炳。


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阿炳已经卧床多时,

正在床上研究新谱子,听着阿炳独奏的曲子,

几人被深深吸引,杨荫浏想着:

一定要想办法将这样的人间神曲永远留下来。

于是几人用笔记录曲谱,

后来合起伙来买了一台录音机记录了这首曲子,

随后回到中央学院为阿炳一口气录制了六首曲子,

可这个时候他的生活也招来了危机。


1950年,阿炳编写了说唱曲《金圆券害煞老百姓》在当地流传,

彼时他正在烟馆抽大烟,

地方官员借着破坏国家金融政策的理由

不允许他在街上和各大酒楼卖唱,

发现他在抽大烟又将其抓到戒烟所关了几个月。

后来阿炳戒了烟回到家整个人像失去了灵魂一样,

每天就像疯子一般在家摔家具摔琴具,妻子劝不动他,

有时候静下来想弹几首曲子结果发现琴弦已断,

心想可能这就是天意,老天都不想让他弹琴,

他就从此与音乐断绝了一切联系。


同年12月,阿炳身体越来越差,

在演唱完6首曲子就匆匆离开了人间。

他的妻子董催弟悲痛欲绝,

最终因身体挺不住随阿炳而去,

两人到天堂做了对鸳鸯夫妻。

关于阿炳的死大家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官兵逼迫,阿炳不苟活于人世,病死在床上;

还有人说是因为抽大烟,身体渐渐被掏空,老年多病其发......

至今都没有准确的说法。


阿炳虽然已经离开多年,

可他的谱写的《二泉映月》留了下来,

此曲为什么取名叫做《二泉映月》,

其实是教授杨荫浏和他的学生共同商讨出来的结果。

而阿炳只有为数不多的照片,还是那种胶片机拍出来的,

带着一顶黑色的帽子,带着歪斜的眼镜,

一副严肃的样子,黑黑的胡子耷拉在嘴角,

看上去俨然像一个教书先生。


曾经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访问中国,

在台上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顿时整个人双膝下跪,

彼时主办人上前搀扶他,结果遭到了他的拒绝。

他说:“这样的曲子,站着、坐着听都是极其不尊重,只有跪着听才能感受它带来的魔力。”

小泽征尔流下热泪,表示活了大半辈子,没听过这么好听的曲子。


各大报纸争相报道了这件事情,

从那以后《二泉映月》成为人间神曲,

无论是哪个音乐家听了都感慨万千,

阿炳虽然离开了我们,

但他的曲子永久留在了人世间,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继续传承中华传统乐曲。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300学识网 鲁ICP备202202907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