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学识网

首页 人物百科

再看唐太宗的这三个儿子,才明白李世民为什么要这样选择继承人

1035人浏览   2024-02-18 09:39:49

回溯历史,似乎厉害的君王都是多子的,比如康熙和唐太宗。

多子的君王是不惆怅的,毕竟可以优中选优,找出最合适的继承人,但是多子的君王也是伤心的,因为他们躲不过看着同室操戈。就如曹植所说: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唐太宗李世民也躲不过这样的苦闷,哪怕自己在天下人看来是英明神武的,也不能忽略心中的拳拳爱子之心。

唐太宗有14个儿子,其中长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都是长孙皇后所生,因为长孙皇后为人贤良淑德,在朝中有一定的威望,所以太子的人选肯定要在几个嫡子中选。

明明李世民有很多选择,但为何却偏偏选了软弱的李治呢?

1、李承乾字高明

他是唐太宗的嫡长子,自幼聪明,加上母亲是皇后,于是八岁便被封为太子,小小年纪就做了皇位继承人,这是何等的殊荣,只可惜世事多变,后来这位储君在严格的教育下竟长歪了。

长大后的李承乾患有腿疾行动不便,在唐太宗高压式的严格教育下甚至心理有些扭曲。唐太宗怕儿子迷恋美色,所以在东宫中安排的都是年老的宫女,结果李承乾就喜欢上了“龙阳之好”,也就是所谓的同性恋,还在宫中偷偷包养男宠。

由于长孙皇后去世早,而唐太宗又过分宠爱弟弟李泰,这让李承乾患得患失,非常没有安全感。最后在候君集等人的煽动下,他想学他爹唐太宗造反逼宫,结果以失败告终,被贬为庶人此生再无缘与皇位。

2、魏王李泰

魏王李泰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次子,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喜好文学,是当时的书法家,书法鉴赏家,是唐太宗最疼爱的一个。传说唐太宗一日不见这个儿子,就思念的不行,还会派鸽子送几回信过去。

或许正是唐太宗太喜欢这个儿子了,才让他卷入了皇位的是非中。本来历朝历代皇子分封后就该前去封地,但是由于唐太宗太喜欢这个儿子,舍不得他到分地去,而破例把他留在宫中。

看着皇位近在咫尺,久而久之李泰也有了不该有的想法,唐太宗也时而陷入该立长还是立贤的困惑中。

直到太子造反被废后,李泰再也按捺不住了。李泰先对唐太宗表示,自己将来会“杀子传弟”,把皇位传与胞弟晋王李治。

李泰又以汉王李元昌事吓唬与李元昌交好的李治,李治便将此事告诉李世民,而被废的李承乾也说谋反是因为李泰对太子位有所图谋,自己完全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逼宫。

在唐太宗心里李泰是最喜爱的儿子,他的志向,谋略,才华,都是最像李世民的,但是李世民很怕他会走上自己的老路。

当年唐太宗就是为了争夺皇位,杀兄弑弟软禁父亲,虽然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但还是被噩梦困扰了一辈子。

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事再发生在下一代身上,唐太宗李世民以李泰容不下李承乾和李治恐,而李治可以容下三兄弟共存为由,将皇位传给了晋王李治。

3.晋王李治

晋王李治与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与其它两位兄长不同的是,李治生性单纯,仁义敦厚,既不结党营私,也不残害手足,只是性子懦弱,但对于唐太宗来说,守成是完全可以的。

长孙无忌正是看中了李治的这一点,以为李治是一个好控制的皇帝,再加上又是自己的亲外甥,所以在唐太宗面前极力推荐李治,

为了避免手足相残,唐太宗在长孙无忌等大臣的建议下,决定立李治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去世,李治继位。

本来李世民考虑是十分周到的,当时的百姓安居乐业,也没有什么独断的大臣,李治是一个适合守成的君王。

只是他没有想到被自己打发了的武则天又杀了回来,成了自己为后代考虑的漏洞。

李世民选择李治,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们更好地活下去,也是觉得自己开创的盛世只用守住就行了。

性格决定命运,如果没有武则天,李治就会像李世民预想的那样,把江山的繁荣继续持续下去,直到交给下一个继承人。

只可惜,英明如李世民,也没有算到自己死后,会是这么一片天地。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300学识网 鲁ICP备2022029071号-7